Podcast Episodes

Back to Search
中國學術圈的性別困境:女性消失在象牙塔?

中國學術圈的性別困境:女性消失在象牙塔?



自2013年起,中國女性在本科階段的入學人數,都略微領先男性。從2019年開始,女性在碩士階段也實現了反超。然而,這個性別優勢並沒有延續到博士階段。根據最新2023年的數據,女性僅佔博士生入學人數的42.1%。中國女性在制度上享有與男性相同的受教育機會,但為何並未為女性帶來同樣的「讀博」選擇?


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木俞,為你講述中國女博士的真實困境。


➤端傳媒十歲了,邀請你填寫 2025 …


Published on 1 month, 3 weeks ago

海棠作者大抓捕,中國的耽美文學將會消失嗎?

海棠作者大抓捕,中國的耽美文學將會消失嗎?



今年上半年,甘肅省蘭州市的警方展開「跨省執法」,抓捕大量來自海棠文學城的耽美網文作者,此舉在網上引起引起軒然大波,不少網民為耽美作者鳴不平,更有律師和法學學者表示願為涉案作者提供幫助。


這場抓捕以及定罪是否公正?描寫男男戀愛的耽美文學是道德敗壞還是女性情慾書寫的探索?耽美文學在中國的生存空間即將消失嗎? 


本期「端聞」,端傳媒記者甘葉,為你講述這場大抓捕的始末,以及耽美文學在中國的的處境。


➤端傳媒十…


Published on 1 month, 3 weeks ago

是香港人,也是酷兒:性別、歸屬與在他鄉被看見的渴望

是香港人,也是酷兒:性別、歸屬與在他鄉被看見的渴望



關於港人移英的報導多聚焦於政策分析或溫情故事,但有一群人的聲音卻鮮少被聽見——性小眾移民。他們不僅要面對文化適應的挑戰,更要在性別認同與文化認同的雙重交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當香港人身份遇上性小眾認同,當東方文化碰撞西方價值觀,他們如何在夾縫中開闢屬於自己的空間?


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孫樂欣,揭示這個群體在異鄉生活的複雜面向。


➤端傳媒十歲了,邀請你填寫 2025 年度用戶調研問卷,讓我們更…


Published on 2 months ago

以伊開戰,我在耶路撒冷看見導彈滑過夜空

以伊開戰,我在耶路撒冷看見導彈滑過夜空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造成多名伊朗軍官與平民喪生。數小時後,伊朗以數十枚導彈與無人機展開報復,戰火在一夜之間升級。


戰爭爆發時,端傳媒特約撰稿人吳海倫正身處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隨著防空警報響起,他親眼目睹伊朗導彈劃破夜空,感受到衝突逼近眼前的震撼。這一輪軍事行動,與以往有何不同?又將如何重塑以伊關係,甚至改寫中東局勢?


本期「端聞」,我們從耶路撒冷出發,隨吳海倫回到那個漫長而混…


Published on 2 months ago

特朗普與馬斯克鬧翻又和好,背後有何利害關係?

特朗普與馬斯克鬧翻又和好,背後有何利害關係?



六月初,特朗普和馬斯克公開撕破臉。馬斯克大罵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是「大而醜」,特朗普則威脅要取消馬斯克公司的政府合同。一周後,兩人又偃旗息鼓。馬斯克和特朗普為何鬧翻?馬斯克起初為何放棄拜登轉投特朗普?這次的鬧翻說明瞭什麼?他們的和好又意味著什麼,能夠持久嗎?


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謝達文,為你分享他對特朗普和馬斯克關係的觀察和看法。


🏆端傳媒獲2025年「SOPA卓越新聞獎」十項大獎,請支持我…


Published on 2 months, 1 week ago

誰在為中國農村的老人養老?

誰在為中國農村的老人養老?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鄉村養老困境愈發凸顯。城鄉差距懸殊、社保制度不平等、子女外出務工……對於許多留守農村的老人來說,晚年生活不僅沒有保障,反而成為一場漫長的「自力更生」考驗。


為了維持生計,七八十歲的老人不得不繼續勞動。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和稀缺的社會保障,病痛、貧困、孤獨幾乎是每位鄉村老人的共同現實。


本期「端聞」,特約撰稿人Ida將分享她回到湖北老家的見聞與思考:從爺爺細算生活帳本的無奈,到村…


Published on 2 months, 1 week ago

台灣修正人工生殖法,那些被法律困住的伴侶

台灣修正人工生殖法,那些被法律困住的伴侶



儘管台灣同婚通過已有六年,但同志伴侶在生育之路上依然困難重重。他們有的被迫選擇到海外接受人工授精技術,接受高額的醫療費用;他們有的鋌而走險,接受「借精生子」,卻經歷詐騙甚至性暴力。


為什麼在台灣,同志伴侶想要生育孩子,仍然要面對這麼多障礙?政府如今提出修法,但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本期「端聞」,端傳媒記者王怡蓁,為你剖析台灣同志為何會「社會性不孕」。


🏆端傳媒獲2025年「SOPA卓越新聞獎」十項大獎,…


Published on 2 months, 2 weeks ago

不能停止的戰爭機器:俄羅斯的戰時經濟密碼

不能停止的戰爭機器:俄羅斯的戰時經濟密碼



三年前俄烏戰爭爆發時,許多觀察者預測俄羅斯經濟將在制裁下迅速崩潰。時至今日,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俄羅斯經濟非但沒有崩潰,反而通過「戰時凱恩斯主義」,以軍事開支拉動經濟增長,失業率降至歷史低點,從「北溪-2」管道的爆炸到美俄私下討論重啟天然氣貿易,從德國政客呼籲恢復對俄能源進口到普京在談判中的強硬姿態,經濟因素正深刻影響著這場戰爭的走向。


當主權與戰局陷入拉鋸,經濟或許是理解這場衝突最真實的槓桿。這…


Published on 2 months, 2 weeks ago

從洛杉磯到全美:反特朗普遊行為何爆發

從洛杉磯到全美:反特朗普遊行為何爆發



特朗普政府針對「無證移民」,在全美展開突擊逮捕,引發六月初洛杉磯大規模遊行抗議——催淚彈、國民警衛隊、海軍陸戰隊,衝突對抗逐步升級,遊行示威更從洛杉磯蔓延至全美各大城市。


這場抗議最初為什麼在洛杉磯爆發?他們在抗議什麼?特朗普政府又如何反應?


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皮奧睿帶你走上洛杉磯街頭,近距離觀察遊行示威,瞭解抗議者為何發聲。


🏳️‍🌈 去紀錄、去講述,讓驕傲被看見。端傳媒驕傲月限時優惠:…


Published on 2 months, 3 weeks ago

留學生簽證遭禁21小時:哈佛為何成了特朗普政府的「靶子」?

留學生簽證遭禁21小時:哈佛為何成了特朗普政府的「靶子」?



2025年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突襲式宣佈,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就在許多學生陷入恐慌之際,哈佛迅速提起訴訟,聯邦法院緊急回應,批准臨時限制令,叫停了這項政策。


從身份被取消到政策被叫停,整整21個小時里,哈佛如何組織反擊?國際學生們又經歷了怎樣的焦慮與等待?面對不斷變化的移民政策,他們如何在不確定中作出選擇、維持希望?


本期「端聞」,端傳媒實習記者Ava,帶你還原哈佛留學生在那21小…


Published on 2 months, 3 weeks ago





If you like Podbriefly.com, please consider donating to support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