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寧巧對反唇相譏
鄭都官不愛之徒,時時作隊
秦始皇未坑之輩,往往成群
這副對聯來自宋代僧人贊寧以及文人安鴻漸之間的嘲戲。安鴻漸雖然是個才思敏捷的文人,但卻滑稽輕薄、喜歡嘲弄別人,有天他在街上遇見了有文采又善言詞的著名僧人贊寧,又看到他身後跟隨著幾位僧人,於是安鴻漸出言嘲諷贊寧:「鄭都官不愛之徒,時時作隊。」
鄭都官指的是唐代的詩人鄭谷,而鄭谷曾在詩中提到:「愛僧不愛紫衣僧。」安鴻漸化…
Published on 12 hours ago
蘇軾與佛印西湖上相譏
佛印水邊尋蚌吃,子瞻船上帶家來
在民間傳說故事中,佛印與東坡可說是一對有趣的冤家。佛印是北宋時期的僧人,曾於廬山修行。在蘇東坡被貶謫黃州期間,兩人經常有所酬唱往來,而在稗官野史裡,也記載著許多兩人之間相互鬥智戲謔的故事。
這副對聯出自南宋流傳的《問答錄》,據聞是東坡與佛印兩人在拌嘴之下對出的對子。卻說東坡有天帶著一家大小來到西湖,並且前去拜訪佛印,只見佛印在水邊…
Published on 1 week ago
蘇軾幼年改對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中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神童」的故事,如曹沖秤象、蔡文姬六歲辨絃音、司馬光砸缸救小孩等。 今天要介紹這副對聯的作者 ──北宋大文豪蘇軾,因出生於文學世家,在幼年時便展現了驚人才智。他七歲知書,十歲能文,所寫的文章詩詞得到許多名家讚許,與蘇軾同齡的小孩皆望塵莫及。
有天,沾沾自喜的小蘇軾作了一副對聯,貼在自己的書房門上:
識遍天下字,讀盡…
Published on 2 weeks ago
蘇軾暗助秦少游成親
閉門推出窗前月,投石沖開水底天
這副對聯其實是一道考題,出自明代馮夢龍編纂的《醒世恆言》中記載的一則傳說故事。傳說中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她的機智與文才不讓鬚眉,還時常讓她那身為大文豪的兄長蘇東坡甘拜下風。
蘇小妹到了適婚的年齡,她的才名早已遍布京城,許多文士前來求親,她的父親蘇洵便要求慕名求親的男子們都交上文章,蘇小妹看了眾多追求者的文章,篇篇…
Published on 3 weeks ago
鄭板橋以對鬥揚州惡霸
吃墨看茶聽香讀畫,吞風臥露喝月擔雲。
今天介紹的這副對聯結構看似簡單,但背後其實隱藏著鄭板橋以智取勝、打倒惡霸的有趣故事呢!清代的揚州有位姓張的惡霸,他時常倚仗家裡人做官的勢力,欺壓城裡的無辜百姓。有天,他在運河邊建了一座花園,之後便經常和一些文人在船上飲酒作樂,霸佔了河道,不讓來往的船隻通行。
但若是真的有急事,船隻必須從此處過去,那該如何是好呢?當你提出了請…
Published on 4 weeks ago
7/25對聯小故事02
鄭板橋辱知府
交忠朝廷,因受百姓。
橫批:前程金修
這副對聯是鄭板橋題給萊州知府孫嘉新的對聯,乍看之下,這副對聯好像哪裡怪怪的,原來,這是一副用來嘲諷孫知府的對聯,鄭板橋刻意的在字形上玩起文字遊戲,其中隱藏著弦外之音。
萊州知府孫嘉新是個大財主,他的官位是用千兩黃金捐官得來的,身為地方父母官的他一點也不勤政愛民,反而是貪贓枉法、搜刮百姓的錢財。有天,孫知府派人…
Published on 1 month ago
對聯小故事01
鄭板橋題聯贈漁民
半灣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萬斛珠。
這副對聯由鄭板橋所作,上聯為作者所見的絕美湖光山色,意指:新月彎彎,倒映在湖水上,滿江都是月影;作者與漁民交談後,受啟發而想出的下聯則為:在這湖中,一粒沉沙也是寶呢!
半灣對一粒、活水對沉沙、千江月對萬斛珠,光聽前面的白話解說,相信讀者們還是一知半解。究竟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讓作者能對出如此絕妙的下聯呢?就讓我們一…
Published on 1 month, 1 week ago
【七步成聯: 新手也能對句成章】
上週我們簡介了對聯歷史和對聯出現的情境,那麼一副對聯,究竟怎麼產生的呢?
在金庸的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描述主角郭靖與黃蓉在拜訪一燈大師的路上,不意被大師的弟子漁樵耕讀四人阻攔,其中書生設下一道對聯的考驗。他出了上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本以為這是一道困難的題目,沒想到黃蓉早就有了答案,即刻就對出下聯:「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一方面兩聯的…
Published on 1 month, 2 weeks ago
【聯語之美:走進對聯的世界】
談到「對聯」,想必讀者們並不陌生。當新春來臨時,家家戶戶總會在門旁貼上春聯,那便是常見的一種「對聯」。像是廟宇、古代園林(如板橋林本源園邸)、府宅(如潭子林宅)等具有文化意義的歷史建築,在它們堅固的楹柱上,往往都會刻上楹聯,那也同樣是呈現「對聯」的形式之一喔!
所謂的對聯,「對」指的是形式,上下聯的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反,那便是「對」;「聯」指的是內容…
Published on 1 month, 3 weeks ago
宋詩總結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賦別NG」,今天是宋詩系列的最後一集啦!
在宋詩的單元中,我們讀到了王安石、蘇軾、李清照、朱熹、陸游、文天祥等人的詩作共12首,由此一窺宋詩的世界。不過師父所介紹的宋詩可以說是宋代詩作中的冰山一角,除了上述的特色之外,宋代的詩作也經歷繼承晚唐華麗虛糜靡的文風,在古文運動的推行下,轉向推崇清新自然,而後又在理學、南宋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漸展現愛國情操,乃至於…
Published on 2 months ago
If you like Podbriefly.com, please consider donating to support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