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年9月7日淩晨,奧斯曼大軍與匈牙利大戰之時,77歲高齡的蘇萊曼一世在軍帳中駕崩。 幾星期後,蘇萊曼的遺體回到伊斯坦堡,他的死訊正式昭告天下。聞訃之日,連歐洲列國君主亦稱頌他是「足以與所羅門王媲美的偉大帝王」。 蘇萊曼大帝除了武功顯赫,在治國理政方面也同樣令人讚歎。他完善了帝國的法律體系、重視行政規範建設、摒除積弊、賞罰嚴明。
Published on 18 hours ago
一位歐洲史作家曾經寫:「整個16世紀中期的基督教世界,都籠罩在蘇萊曼的影子之下。」 從巴爾幹到小亞細亞,從地中海到印度洋,蘇萊曼一世的雄師所向披靡、威震八方。他在位46年間,奧斯曼帝國達到了領土最廣、軍力最強、經濟文化最繁榮的高峰時代。 在戰雲密佈的16世紀中葉,蘇萊曼一世以其曠世的軍事征服和帝王氣魄,從橫掃多瑙河,到遠征波斯收復巴格達;從圍攻「哈布斯堡」的「維也納」,到與「地中海之虎」巴巴羅薩…
Published on 1 week ago
1512年奧斯曼王子塞利姆一世舉兵逼宮,巴耶濟德二世被迫退位,幾位兄弟也被他相繼清除,塞利姆以鐵腕登上皇位。登位伊始,塞利姆展現出與父輩截然不同的凌厲作風。1514年夏天,他率領十餘萬大軍直撲伊朗高原上的薩法維帝國,肅清了帝國內部的異端隱患。 1516年,塞利姆馬不停蹄地將矛頭指向中東腹地的埃及馬木留克蘇丹國。短短一年半內,整個敘利亞、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島西部及埃及全境,悉數歸於奧斯曼帝國版圖。…
Published on 2 weeks ago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年僅21歲的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銳意將這座殘破的拜占庭古都重建成自己帝國的輝煌新都。他以征服者的雄心和建設者的智慧,使君士坦丁堡獲得新生,並將其伊斯蘭化,命名為「伊斯坦布爾」,即是「伊斯蘭之城」的意思。 蘇丹認識到自己承繼了羅馬千年帝國的衣缽,於是他自稱「羅馬皇帝」,標誌著奧斯曼帝國正式把自己視作羅馬帝國的延續者。在隨後的歲月裡,穆罕默德二世憑藉軍事征服與卓越施政,不…
Published on 3 weeks ago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發動了對君士坦丁堡最後的總攻擊。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臨前線,奧斯曼士兵如洪流般衝入城內。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最終戰死亂軍之中。東羅馬帝國的命運隨著皇帝的隕落而宣告終結。 隨著拜占庭帝國成為歷史,西歐大量希臘學者攜典籍西遷意大利,促成了歐洲文藝復興;同時歐洲各國開始迫切地尋找新航路,以繞過奧斯曼壟斷的東方貿易,加速了地理大發現的腳步,也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的新篇章。 …
Published on 4 weeks ago
巴耶濟德一世是奧斯曼帝國走向巔峰的最大推手。他生於1360年左右,是蘇丹穆拉德一世之子。1389年科索沃戰役後穆拉德一世遇刺身亡,性情果決的巴耶濟德臨危即位。 巴耶濟德繼承了父親擴張帝國的宏圖大業。他治下的前十年,被認為是奧斯曼力量爆炸式膨脹的時代:他先是在巴爾幹迅速鞏固新征服的土地,令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勢力俯首聽命,甚至迎娶塞爾維亞公主作為聯姻策略;接著在1390年代初掀起了一場席捲安納托利…
Published on 1 month ago
公元1354年3月的一個深夜,加里波利半島南端一座原屬拜占庭帝國的堅固要塞,突然因為地震而崩塌坍陷了一大段!奧斯曼人的先鋒部隊立即乘虛而入,佔領了這座三面環海的戰略重鎮。 「橫渡海峽」這關鍵一步,支撐他們此後幾個世紀縱橫歐亞的宏圖。西方史家評論此事時,用了一句希臘諺語來形容: 「晚星墜落處,自成橋梁」 —— 拜占庭的守護之星隕落之地,加里波利變作奧斯曼通往歐洲的橋梁。 奧斯曼一世的兒子奧爾汗(O…
Published on 1 month, 1 week ago
十三世紀末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夜幕低垂,群星漫天。傳說在一個靜謐之夜,年輕的部族酋長奧斯曼正酣眠於德高望重的長者——埃德巴利(Sheikh Edebali)的家中。睡夢之中,奧斯曼眼前出現了一幅奇異景象:他看見一輪皎潔的新月自埃德巴利長者的胸膛冉冉升起,發出柔和銀輝,隨後這彎彎新月徐徐飄移,進入了奧斯曼自己的胸膛不見了。緊接著,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從他體內拔地而起,其根基紮於奧斯曼的肚臍眼,樹冠卻…
Published on 1 month, 2 weeks ago
光緒二年(1876)二月,左宗棠命大將劉錦棠統兵自甘州(今張掖市)移師至肅州,七月,令劉錦棠領湘軍二十五營一萬三千兵馬,與滿族將領金順率清兵四十營二萬一千兵馬,共三萬四千兵力先鋒,出星星峽進入新疆,一舉奪回失陷十四年的烏魯木齊,光緒三年(1877年)初,天山以北基本上收復,同年進軍南疆門戶庫爾勒,擊敗白彥虎,再收復東四城:庫車、拜城、阿克蘇、烏什。阿古柏政權分崩析離,劉錦棠迅即攻入喀什噶尔(今喀…
Published on 1 month, 3 weeks ago
同治七年(1868)十月,左宗棠接任陝甘總督後,負責平定西北回民之亂,但他的更重要目標,是收復新疆失地。 清朝初年,天山南北的古代西域,被蒙古準噶爾部所控制,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與準噶爾展開長達七十年的角力和戰爭,最終在於乾隆二十年(1755)春,清朝趁準噶爾貴族爭權內亂,發兵出征準噶爾。準噶爾首領歸降,但不久復叛,乾隆二十一年(1756)三月,清朝再次出兵,攻佔伊犁。至乾隆二十四年,肅清…
Published on 2 months ago
If you like Podbriefly.com, please consider donating to support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Donate